今天(2021年6月14日)从杨怀定家属处获悉,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杨怀定1950年生,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他凭借买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杨怀定此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因为炒股盈利超过一百万,人称“杨百万”,更被一些媒体称作“中国第一股民”。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其故事后来还被外国媒体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据了解:杨怀定(1950年-2021年6月13日),男,出生在:上海,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祖籍江苏镇江 [3] ,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杨怀定从工厂辞职。在家待业阶段,他翻阅了很多报纸,在众多资讯中,发现了国债投资的机遇。1988年4月21日开始,国家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认为这是一个投资机会,决定买入国库券。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率15%。杨怀定带了2万元,如果全部用来买国库券,一年的利息是3000元。如果存银行,利率5.4%,一年利息仅1080元。于是他果断决定2万元全部投资国库券。国库券账面价格有涨有跌,买进后,他内心忐忑,下午就迫不及待去交易所看行情,发现涨到了112元,于是他赶紧卖出,赚的钱比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天生有商业头脑的杨怀定想道:以104元买进的国库券,只要能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稳赚了?杨怀定表示,和普通商品一样,只要存在价差,就能够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式来赚钱。
杨怀定立即着手查询资料,发现安徽合肥当日的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显著低于上海的国库券价格。于是他连夜去合肥,利用价差,2万元的本金变成了2.2万元。于是利用这个方法,杨百万成功将业务拓展到了合肥、河南等地,把国库券不断地搬到上海。
光是合肥,杨怀定去了接近八十次。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他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两地。考虑到安全问题,杨怀定专门请警察荷枪实弹来保护自己,引来《解放日报》刊登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事件。解决了困扰在心中的安全问题,杨怀定买卖国库券的脚步更加轻快。
然而此时的杨怀定内心仍不踏实,他主动跑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根据相关条例,国库券是免税的,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据此认为杨怀定不需要为买卖国库券的收入交税,并且表扬了他主动报税的行为。经过此事,杨怀定的心中再无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买卖国库券的事业中。从1988年4月到1989年,杨怀定赚了100多万元,“杨百万”从此声名在外。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1998年,他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真正令杨怀定一炮而红的则是1993年的上证市场,当时的整个市场气氛非常激烈,沪指更是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很多人都说这些大盘毕竟会涨到1800点,但是杨百万不这么认为,同时还劝告各大散户不要冲动,但是没有人听见他的话,纷纷听从那些股评家的大涨预言,最终大盘暴跌至1000点一下,而杨怀定早在15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抛售完毕。这一次“股神”的名号响彻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