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1年5月22日),"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引发社会广泛追思与哀悼。据了解,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定于 2021年5月24日上午10点整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依据袁隆平生前遗愿以及疫情防控形势,仪式从简,不接待群众悼念。
资料显示,袁隆平院士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在母校,师生们纷纷在袁隆平的雕像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图片显示,稻穗、菊花、百合等铺满了整个草坪,场面令人动容。还有报道称,一些花店的菊花等一度卖断货,足见袁院士在大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只小猫名叫袁花花,是袁隆平在2020年五一收养的,此后经常陪着袁老听各种汇报。2020年7月,袁隆平家里,学生李建武来汇报各地水稻实验田的亩产情况,袁花花陪伴在旁边。如今,袁花花再也无法陪袁隆平听汇报了。
在三亚的最后岁月他是如何度过?生前最关心哪些问题?2021年5月23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副站长张展、一线科研人员等,作为袁老生前有过接触的同事,他们悲恸追忆了袁老在三亚生活、工作的最后125天时光。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位于三亚师部农场,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沃野田畴织锦绣。袁老每年冬天都从外地飞抵三亚开展科研,便居住在基地的科研宿舍,一栋米白色的四层小楼,袁老的房间在二楼最左侧,房间不大、内部陈设简陋,考虑到袁老坐轮椅不便,基地专门在楼梯安装了轮椅自动升降设备。
“老爷子身体稍有好转,就会自己坐轮椅下二楼,不让别人抬下楼,然后又坐着轮椅去试验田转转。”张展的妻子是袁老秘书,也因为这层关系,他见到袁老的机会很多。他说,袁老本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住,但他说在这里,可以随时关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进展情况。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去世消息公布后,CGTN网红李菁菁在个人海外平台发布了这一消息,配文到:“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摆脱饥荒,他的杂交水稻遍布中国、越南、印尼、非洲、美国,他的梦想是造福全世界百姓。今天他离开了我们,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的贡献。一路走好,袁老。”
在同样刷屏外媒的报道中,不少媒体的标题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词:helped(帮助)。如英国《独立报》这样盛赞袁隆平:“他的高产水稻品种帮助全世界的人们养活了自己。”美联社也提到,“他的大米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
他们有的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有的来自马来西亚、巴西,虽身处世界的不同角落,但大都对袁隆平院士为世界水稻种植和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表达了肯定和感谢。
一些在国外同样从事农学研究的科学家,还晒出了与袁老的合影照片。其中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网友“MmIbne”曾专门到湖南向袁老取经,他表示,袁老的逝世“是巨大的损失”。有报道曾总结称,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
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面对外国记者提及他曾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多次担任首席顾问一职,袁隆平曾表示,自己虽然有很多头衔,但最为看重的就是这个。“为各国培养优秀人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民以食为天。对于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地推广,袁老亦曾表示,“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